2019/7/3 10:17:36
6月1日,曲阜尼山,一支特殊的队伍引人注目。二十多位孩子列队行进,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,彼此比划着手势。没错,这些学生都是聋哑人,来自菏泽特教中心。
这是一群盲童,一群社会视线以外的孩子。
印象中,他们应该沉默而拘束,但他们在研学中的表现,却活泼而开朗。深入了解他们的日常之后,小编只想说一句:学生不容易,老师很伟大!
菏泽康辉知行研学有幸跟随致公党走近这个特殊的群体,为他们提供研学旅行服务,开启自然与文化的探索发现之旅。
△尼山圣境研学
菏泽康辉知行研学研发员杨老师负责此次课程设计。她坦言,此前多次沟通,但最终这套课程与普通学校一样,并没有特殊设计。只是特地选择多触摸感知作为活动手段,研学过程中尤其注重人身安全。
因为聋哑儿童首先是孩童,天真活泼是他们的天性,关键是用合适的方法,重新唤醒。
眼下,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,为了使同学们不要以为世界只有家和盲校那么大。带领大家走出校门研学,也是“看世界”的重要内容。
△牵着你的手
这次研学的主题定为“与传统文化并行”。孩子们来到曲阜尼山后,研学导师带领学生认真的进行研学活动,深入浅出的讲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、儒家思想、孔子事迹及影响等。
结合此次主题,知行研学杨老师特别设计了一个课程:触碰感知。
聋哑孩子的世界,安静得让我们心疼。也许,他们无法用耳朵和嘴巴去发现、感知和记录这个世界的美。但他们清澈的眼神中,流露出对关怀的渴望;纯净的心灵里,填满着对外界的敏感。
△研学老师在给同学们穿汉服
在触碰感知中,致公党员和老师们牵起同学们的手,充当他们的“眼睛”和“耳朵”。
△我是你的眼
在讲解员为大家讲解三孔历史文化时,她引导同学们用手去触摸露天的“重修孔子庙碑”。碑文极力推崇孔子思想,让大家感受书体端庄、结构严谨的精湛的书法。石碑立于成化四年(公元1468年),习称“成化碑”。
△触碰感知
孩子们一边触摸一边手势打得飞快。原来,他们在好奇,石碑上的裂纹是怎么形成的?石碑上雕刻的是什么字体。这是我们才明白:有时候我们觉得聋哑人的思维很奇怪,这也是因为他们感知世界的途径跟我们不一样造成的而已。
△虽然看不到,心却能感受到
△用心感受石碑
吃完中餐后,我们前往尼山圣境,在这里,研学老师和特教老师带领同学们继续触摸感知儒家文化,在礼厅、义厅、仁厅、智厅、信厅等仪式化文化空间,体会与中华文明同具磅礴之势的尼山圣境。
△渴求知识
△渴求知识
看到孩子们如此投入,组织活动的老师们很欣慰:“之前的辛劳,都没有白费。”虽然一路颠簸,但笑容和汗水同在面庞荡漾。
虽然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,但这些孩子活泼、自信、乐观。因为听不到这个世界的喧嚣,他们的心灵更加纯净和澄澈。他们用阳光般灿烂的笑容告诉我们,无声的世界里,也会有花开。
相聚总觉时间短暂。研学旅行结束,聋哑孩子们站在学校门口挥手惜别。我们的眼里也写着不舍。聋哑孩子是折翅天使,残疾孩子更需要社会关爱,这次活动,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素质和潜力。让我们期待下一次他们的研学旅行。